中新社福州12月3日电 题:台湾青年直播带“台企好物”:希望展现背后的两岸故事
中新社记者 闫旭
“这里的‘台企好物’除了有很好的品质,我也想传达他们的历史:很多台企在福州扎根30年以上,甚至是台二代、台三代接班,融入了这里。”这几天,在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的直播间里,台湾青年陈筱婷忙着带网友“云逛展”,大批网友涌入观看、互动。
而在线下,第二届福品博览会正在福州举办。首次设立的“台企好物”馆里,旺旺、海霸王、康师傅、翁财记、佳宁、天福等20余家台资企业携各自的“拳头产品”集中亮相,食品、化妆品、茶叶、酒类、文创产品等180多种“台企好物”琳琅满目,吸引不少人来逛展。
12月1日,在福州举办的第二届福品博览会上,台湾青年陈筱婷(左)和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蒋佩琪正在直播介绍“台企好物”。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开播前,作为主播的陈筱婷做了大量功课。了解商品是一部分,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这些商品背后的两岸故事和文化更让她动容。
“比如佳宁化妆品,从公公手上创立,现在儿媳妇出来代言推广;翁财记是父子两代人30多年的坚守;薇麦初秋、百家珍,都是通过两岸婚姻在福州落地生根的品牌;天福茗茶,由台湾家喻户晓的天仁茗茶创办者在大陆创立,将台湾冻顶乌龙技术与福建茶文化结合在一起……”陈筱婷如数家珍,希望通过直播展现这些“台企好物”背后的两岸故事。
自媒体视频运营是陈筱婷的专长,而长时间的直播对她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需要一直对现场气氛进行调控。连续直播好几天,她的声音已经有些沙哑。
2021年,陈筱婷扎根福州创业,从事自媒体视频号运营。这里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她着迷,也让她产生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福州”的想法。
今年3月,陈筱婷开设了“一人一狗游福州”视频号,带着宠物狗“老夫子”,探寻软木画制作、喜娘文化、喜箩制作等非遗项目的魅力,在两岸逐渐小有名气。
在陈筱婷看来,互联网营销能起到很好的宣介作用,而很多台湾青年刚“登陆”时对大陆流行的新媒体相对陌生。作为对台湾和大陆的互联网生态都较为了解的年轻人,她希望通过新媒体的运营,“这些在大陆扎根的台湾产品也能成为很好的桥梁,把两岸的人‘串起来’”。
12月1日,第二届福品博览会在福州开幕,首次设立的“台企好物”馆吸引不少人来逛展。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百家珍果醋背后就有把两岸的人“串起来”的鲜活故事。1998年,福州姑娘林霞和台湾百家珍酿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桢樑喜结良缘,百家珍随之落户福州。
在“台企好物”馆,百家珍的摊位吸引很多逛展者驻足品尝。林霞告诉中新社记者,她和丈夫在婚后开始不断往返两岸做果醋贸易,她的商务英语专业加持大陆广阔市场的支撑,果醋生意越做越红火,走进大陆各主要市场,并走向国际。
“过去我们走的主要是传统的线下销售渠道,在互联网营销方面比较薄弱。”林霞坦言,通过这两天的直播,发现对品牌推广有很大的提升,未来也要思考在这方面赶上去。
策划这场直播的台湾青年许真真是一名互联网营销导师,曾在台湾做大陆网购平台的运营。当时,她敏锐捕捉到大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势头,于是“转换赛道”来到大陆,从事短视频直播、跨境电商自媒体运营等。
“很多台商台企仍只有传统销售渠道,想做线上营销但找不到门路,所以这场直播他们都很支持我们。”许真真希望帮传统台企进行数字化转型。她正和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探讨打造一个持续的直播间,使之成为聚合各种“台企好物”的“线上大商场”。
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蒋佩琪对此乐见其成。在此次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为“台企好物”馆搭建的直播间里,她有时也“亲上阵”出镜推介。
“这次是一次帮助台企转型的‘试水’,没想到有这么大回响,人络绎不绝地来。”蒋佩琪表示,希望扩大直播间的效益,在以后的各类展会上邀请更多台湾工商团体和企业来参加,讲更多“台企好物”的两岸故事。(完)
中新网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翼龙的中空骨骼结构只是为减重以飞行适应吗?骨壁相对较厚这一特征是准噶尔翼龙类的“独门绝技”吗?……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蒋顺兴团队对采自中国热河生物群距今1.3亿年左右地层中的翼龙化石材料进行深入研究,最新发现并建立一翼龙新属种——“华北克拉通翼龙”,相关研究结果还挑战了包括上述两个问题在内的古生物学界对翼龙的多项传统认知。
中国热河生物群约1.3亿年前地层中发现的翼龙新属种——“华北克拉通翼龙”化石标本。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这项重要翼龙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Cell)旗下Heliyon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蒋顺兴副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介绍说,热河生物群被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很长时间以来,翼龙化石仅发现于中晚期,其早期一直到2022年才发现第一件翼龙化石,但仅保存有一侧翅膀和右侧脚部,研究者将其归入鸟掌翼龙类。此次研究的华北克拉通翼龙是热河生物群早期第二件翼龙标本,虽然也不太完整,但保存有部分中轴骨骼和大部分的右侧翅膀。
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蒋顺兴副研究员介绍翼龙新属种“华北克拉通翼龙”化石发现及研究成果。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华北克拉通翼龙翼展约1.8米,是一个中等体型的古翼手龙类的成员,具有第一翼指骨近端的腹侧面有一个大的神经孔、乌喙骨与肩胛骨关节处不膨大这两个自有裔征,并具有五方面特征组合:一是近方形的胸骨板;二是乌喙骨与胸骨关联的关节面凹,且具有向后侧的膨大;三是肱骨近端肱骨头和三角肌嵴上缺少突起;四是肱骨略长于翼掌骨;五是第一和第三翼指骨近等长。
基于这些特征,研究团队鉴定建立梳颌翼龙科的新属种华北克拉通翼龙。这件化石标本上除保存有该翼龙外,还同时保存有热河生物群的狼鳍鱼、东方叶肢介和三尾类蜉蝣等3种代表性生物。
本次研究发现的“华北克拉通翼龙”化石正型标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 供图
蒋顺兴指出,长期以来,作为飞行爬行动物,翼龙像鸟类一样具有骨壁薄、内中空的骨骼结构,一直被认为是对飞行行为的一种适应,最常被解释为飞行时减轻自身体重的需要。此外,在翼龙类群中,准噶尔翼龙类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骨壁特别加厚的类型,也是其鉴定特征之一,曾有研究者认为准噶尔翼龙类的骨壁加厚是对频繁起飞的一种适应性特征。
本次研究的华北克拉通翼龙不属于准噶尔翼龙类,却具有较大的骨壁相对厚度,这使研究团对上述传统观点产生怀疑,由此综合已公开的翼龙骨壁相对厚度数据,并补充大量准噶尔翼龙类及中国其他翼龙化石的信息,共计获得143组数据。
蒋顺兴表示,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团队发现翼龙骨壁相对较厚这一特征并不是准噶尔翼龙类所独有,而是广泛分布在侏罗纪繁盛的“喙嘴龙类”(非翼手龙类)和一些时代相对较早的翼手龙类中,并且在多个已知的翼龙型类中也具有类似的骨壁相对厚度较大的特征,因此,骨壁相对较厚应该是翼龙类的一个原始特征。
实际上,除翼龙种类不同骨壁相对厚度不同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到骨壁的相对厚度,包括同一骨骼的不同部位也存在明显的厚度差别,而同一骨骼的同一部位在从幼年到成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相对厚度的变化。
“华北克拉通翼龙”第二翼指骨骨干位置组织切片,显示其相对较厚的骨壁以及不完整的生长停滞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 供图
此外,翼龙同一个体中不同骨骼也会有相差较大的骨壁厚度变化。本次研究发现,不仅骨壁相对较厚不能作为准噶尔翼龙类的鉴定特征,准噶尔翼龙类的骨壁也不都是较厚,如肱骨和桡骨的骨壁就相对较薄,这一现象也存在于现生飞行脊椎动物蝙蝠中。从材料力学性能上分析,一根中空的均质管,其厚度越薄抗扭性越强。
“所以,准噶尔翼龙类的肱骨和桡骨骨壁的相对变薄很可能也是类似于蝙蝠对飞行的适应,增加其在鼓翼飞行过程中骨骼的抗扭性,而不只是为了减轻体重。”蒋顺兴说。
翼龙类群骨壁相对厚度统计直方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 供图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汪筱林研究员强调,研究团队对华北克拉通翼龙和准噶尔翼龙的最新研究,虽然对于长期以来认为翼龙骨壁变薄只是为了减轻体重这一传统观点提出挑战和全新解释,但已灭绝的翼龙和现生的蝙蝠、鸟类等飞行动物,它们的骨骼向骨壁薄、内中空结构演化,大的方向为减重适应飞行是毋庸置疑的。(完)